永恒成为瞬间

Posted by:

|

On:

|

, ,

摄影术的诞生,使人类可将瞬间定格为永恒。但面对手机中上千张无暇处理的或相似或无意义的图片,永恒又沦为了什么?

走进“海上新族第八季–缓”的展览,我被如瀑布般倾倒而下的丙烯颜料洗刷,被吸引的同时,又害怕这腔瀑布的美在无意之间过于快速地溜走,于是我与同伴先绕行瀑布后方,观赏其他作品。

辗转途中,路过了两幅令我们费解的作品:两幅几乎一模一样的人物照片。不是几乎,甚至就是完全。他们冷漠而又微笑着地看着我们,我与同伴矗立良久,想盯出其中的端倪,却失败。移步至旁边的三幅作品,好像才得到了些许提示。

这三幅作品的版式,与近旁两幅人像作品的版式一模一样,分为左右两张。不同的是,人像作品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两位长相相同的人物,而这三幅作品的左右两侧则是有纯黑画幅和一朵花的特写组成。


两幅人像画作似乎是运用了连拍技术,在人物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变化的瞬间,通过不必要而唾手可得的高科技获得了两张相同分辨率、拥有着相同取景框的作品。对比之下,关于花朵的三幅作品则舍弃了左边的图片,仅用一帧静帧,叙说了花朵的美学。那两张并列的人像照片在数量上的优势又胜在何处呢?现代科技让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定格多张重复而又不经思考的瞬间,自以为获得了永恒的记忆,却在不久后忘记,而在某天偶然回顾时又全然不知这些图片的意义何在。

我们有能力将渺小的自己推向永恒,却又找寻不到这样做的意义,或是在定格永恒的瞬间无暇回头,又随着永不停息的浪潮向前涌,最终又迷失在寻找永恒而又失掉永恒的无限循环中。就像展览中的这套艺术装置,我们永远无法达到这条涟漪的尽头。

在展览中,你还可以看到无数被定格为永恒的细小瞬间:水滴落下的瞬间,天空的云彩变幻的瞬间,种子发芽生长的瞬间,心脏跳跃一下的瞬间…… 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一个正在循环播放的瞬间,拍摄的是一块大石头的一生,使用了延时摄影技术,但因为石头本身就动弹不得,所以这段视频几乎和一张照片没有区别。

所以,当下和未来的时间感在展览中被混淆,瞬间与永恒在现代生活中也再没有区别。混沌、崩塌,现代加速运转的世界虽无比先进,却又仿佛退回到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时代,充斥着灰黑的沙砾。

泼洒出不羁的颜料、制造出混淆视听的视频、涂抹出名画的另一种风格,海上新族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与周边破旧老房、门口坐阵大妈手机上的视频截然不同的世界,在城市中,他们撕扯出了一片天空,放“缓”了社会,又将社会的快与慢融合了。

全展览没有任何解说的缺陷,也迸发出了另一种魅力,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。也许我的思考完全与艺术家们是背道而驰的,但不加修饰的白墙组成的空间里,我这样驰骋又无组织性的思索好像就能被宽容地允许。

最后用艺术家庞海龙在展览中带来的展品进行结尾吧。这个时代或许由飞速飘落的灰尘组成,只不过在扬尘快速旋转的瞬间,人们忘记了,重新堆积灰尘,便可以形成永恒艺术,人类忘记了,艺术和生活本就由废料构成,但谦卑而不卑微。

Every second counts. Moments matter.

每一秒、每一个瞬间都值得。

我想,这次展览虽用混淆的方式嘲弄了当今的世代,更重要的,还是唤起人们心中对细小事物的留意。